第八章 东北地区古塔

我国东北部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这些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并不多。大部分的塔都是五代时期建造的,少数为金代时期建造的,元、明两代几乎没有。长白山灵光塔是近些年新发现的,是等同于唐代中晚期的渤海国建造的。目前在东北地区,这是唯一的唐代塔。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第一节 辽宁古塔

锦州广济寺塔

广济寺原名“普济寺”,又有“大佛寺”之称,在历史上也被叫做“白塔”或“舍利塔”。位于锦州古塔区广济寺内,现存的广济寺殿宇是清朝道光年间重建的,而广济寺塔自辽清宁三年(1057年)建成以来,后世很少修缮,基本保持原貌。

第八章 东北地区古塔 - 图1广济寺塔

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有两进院落。最南面是天王殿,过天王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方亭,其四角攒尖、做工精细。方亭的后面是带前廊的东西配殿,过了配殿是关帝殿,殿内塑有关羽、关平、周仓的神像。寺院的主要建筑——大殿坐落在关帝殿后面的须弥座上。大殿高1.4米,为重檐歇山式,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屋顶的正脊当中有砖刻阳文“慈云广敷惠日长明”。广济寺塔原高63米,如今的高度是57米,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

塔底部为高大的须弥座,每边长8.6米,束腰由蜀柱、壶门和角神组成。蜀柱上有人物、花卉、瑞兽等雕刻图案,壶门内放置一座佛像。束腰之上为构栏平座,由万字花纹装饰,平座的上部是一个巨大的仰莲承托着塔身,第一层塔身的各面设圆形倚柱,券顶佛龛,龛内有一尊坐佛。各面的坐佛除正面的着冠外,其他均为螺发高髻。佛龛的两侧各有一尊立佛。上方有飞天,四周装饰着吉祥云纹。广济寺塔于1963年9月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四塔

第八章 东北地区古塔 - 图2沈阳四塔南塔

在辽宁省沈阳城的四周各建有四座塔,每座塔的旁边各建有一座喇嘛寺院。“永光寺”为其东塔;“延寿寺”为其西塔;“广慈寺”为其南塔;“法轮寺”为其北塔。四塔建于崇德五年(1640年),于顺治二年(1645年)完工。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圆”。

四塔四寺除了名称和供奉的佛像不同,其建筑规模和造型几乎完全一致。

北塔法轮寺位于于洪区北塔街27号,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各式建筑共计四十二间,如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殿、晾经楼、僧房等。大殿高悬乾隆御题“金镜周圆”匾额,殿内供有一尊“天地佛”,两尊左右佛,以及八尊菩萨。“天地佛”又有“欢喜佛”之称,其状为男女拥抱形态,象征“天地交泰”。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塔位于寺院的东北角,高约21米,由三部分组成:基座、塔身、相轮。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雕刻着西番莲等纹饰。基座及壶门两侧各立石柱,有俯仰莲、宝莲花等纹饰石雕,每面中间都用两根石柱构成三个壶门。中间的壶门凸出,里面放有宝盆、火焰珠,两侧的壶门稍稍内收。基座之上是三层圆坛座,立着宝塔式的塔身,是由砖砌而成,共十三层,层层内收,塔身顶上为宝盖、塔刹。

东、南、北三塔相继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修复,西塔由于破损厉害,在1968年予以拆除。人们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地宫,相继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1998年,西塔和延寿寺得以复建,西塔塔高26.33米,塔基座占地256平方米。延寿寺占地总面积为4000平方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共占地800多平方米。殿内雕梁画栋,古朴壮观,观之无不赏心悦目,拍手叫绝。

另外,从1985年开始,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在法轮寺内建立了碑林,现收集到100多通石碑,其中最古老的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石碑,最晚的是伪满洲时期的石碑。这些石碑经过修复,大多立在寺院当中,向游人无声地述说着古今的事情。

铁岭白塔

铁岭白塔,原名“圆通寺塔”,位于铁岭市区内银州贸易城东南侧,古铁岭城的西北角,是辽北现存最早的古塔。关于此塔的始建年代已无准确数据得以说明,有人说建于唐代,有人说建于辽代,还有人说建于金大定年间,其始建年代尚待考证,但不会早于辽代。

第八章 东北地区古塔 - 图3铁岭白塔

该塔在明代时期已经破败不堪,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夫人出资予以修缮。此塔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塔身通体青砖垒造,略呈锥形。塔顶刹杆有铜盘和宝珠,塔座八面嵌有八个大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面各有一尊浮雕佛像,并以宝盖修饰。第一级塔身南部是神佛像,塔檐下部有砖雕斗拱,塔基和塔身有砖雕装饰。每层塔檐都悬挂铜镜和铁铃,塔身涂以白灰,故又有“白塔”之称。古时此塔为城中最高建筑,《志书》记为“二十里外能望而见之”。每当雨过天晴之后,白云飘逸于塔间,故有“白塔横云”的美称。古人曾用“山雨过城头,雨晴云未散。忽见白塔尖,钻入青天半”的诗句来赞美白塔的秀丽景色。

知识链接

塔与战争

塔这种建筑物,不但高,而且可以借以隐蔽和住歇,因而在驻扎军队、嘹望远方敌情,以至于进行防御射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古代战争条件下,军事家们早就看中并运用了塔的这些妙处。

塔作为一种建筑灵活的设施,可以随时随地随情形而修造。在一马平川,缺少高山或大树等制高点的地方,平添一塔来御敌,的确不失为一种高招。

我国古塔有不少都曾经在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坐落在古代边境或军事性城镇的古塔,无一例外地发挥了这一功能。如明代坐落于九边重镇的陕西榆林凌霄塔、宁夏银川西寺塔等。

充分发挥观敌嘹望、军事防御之妙用的古塔典型,是古代辽宋交界处的两座名塔:一处是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一处是河北定县的“料敌塔”。前者是辽军为观察经常神出鬼没、搞突然袭击的宋军杨家将而修建的,虽然称为释迦塔,实际上完全变为军事性建筑。后者是宋方建立的,并干脆直接冠以“料敌塔”之名。料敌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座古塔,高达84米,相当于一座20层的高楼。这在当时恐怕是建塔的最高水平了。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冀中平原尽收眼底,其“料敌”效果当真卓然不凡。

辽阳龙峰寺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辽阳县下达河乡下涧村龙峰寺东北的山坡上。其设计精巧别致,为八角汉白玉三层中空宝塔,塔高21米,八面塔身雕有佛像十尊,取汉、藏、印风格为一体,集古典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精华于一身,高耸入云,雄姿英发。舍利塔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舍利。释迦牟尼佛是掌管婆娑世界的现世佛,其声誉在中国、日本等佛教僧侣中最高。只有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才能留下舍利子。

舍利子也称“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的遗体焚烧后结成的形如珍珠的颗粒,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发舍利,赤色的为肉舍利。这座舍利塔中供奉的是佛祖的骨舍利,为白色珠状晶体。据龙峰寺住持释来愿大师介绍,因乾隆皇帝与龙峰寺颇有渊源,曾御封此庙。于是乾隆皇帝第八代后裔、北京正慈精舍主人爱新觉罗·裕丛将其世代珍藏的五颗佛祖舍利子赐给龙峰寺,以奖励住持释来愿大师复兴龙峰寺的功德,并嘱咐兴建舍利塔。佛祖舍利是佛宗瑰宝,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圣物。

第八章 东北地区古塔 - 图4龙峰寺舍利塔

舍利塔开光之时,可以说是盛况空前。4万余名僧人信徒前来跪拜,虔诚之心可昭日月。此塔是20世纪东北地区仅有的一座佛舍利塔,这也为龙峰寺增添了新的内涵。进入塔内我们便来到了佛的王国。室内有造型优美的佛祖圆寂时的塑像,周围墙上的壁画栩栩如生,并为我们讲述着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故事。菩提树下,释迦牟尼历尽千辛万苦创立了佛教。唐朝开元盛世,佛教又植根于中国沃土,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扬光大,成为万千民众的追求和信仰,这些无不展示着佛教的博大精深。

第二节 吉林古塔

长白山灵光塔

灵光塔位于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西北塔的山顶上,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在县城西北方向的塔山顶端建有灵光塔,它是一座重要建筑。

灵光塔呈方形,边长3米,是一座五层楼阁式塔,高约20米。乍看外部,它的构造与中原地区唐代的砖塔极其相似。塔的地面部分没有台基,也不做基座,塔身从地面直接砌出来。现存的石块台基,是几年前长白县文化局维修时用石块砌成的,以防塔砖脱落。第一层塔身比较高,有4.6米。塔壁全部用砖砌,南面开券门,做成平弧券。这种构造大约从北魏石窟就开始了,后来被部分砖石建筑采用。塔身四面近于檐下部位镶方形浮雕砖块,表面有简单的线刻图案,如莲花等,花瓣宽厚,特别是塔的北面层层都施用这种雕刻图案。塔的二、三、四层塔身,都砌出简单的砖层,作为平座之示意。塔的东西两个侧面均开有直棂窗,二层每扇六根,三、四层每扇五根,五层每扇四根。这是由于各层塔身宽度逐渐减小,所以窗子的尺度也随之而逐步减少所致。各层直棂窗上涂饰朱红颜料,作为彩色装饰,至今西侧窗子的朱红色仍然存在。三、四、五层各檐都用叠涩出檐,中间夹一层菱角牙子砖层。塔身的层高逐级缩短,塔身宽度也逐层变窄,出现了优美的轮廓线。从三层至五层,檐子逐渐升起。

第八章 东北地区古塔 - 图5灵光塔

第一层有塔室,平面为方形。二层塔室,中心部位留出一个方形空井,上下相通,天井做叠涩。第二层以上做很小的空筒式结构。这是小型塔的一种构造方法。全塔内外壁体均用青砖砌造,砖块质地纯实,每层按长身平砌,层层咬缝,砌得平整,表面不露丁头砖。砌砖均用黄土泥为浆,这是唐代砖塔普遍用的方法,十分古拙。全塔的青砖,因年代久远,已逐渐变为黄褐色调,与当地黄土颜色几乎一致。关中地区唐代建造的塔,同样出现黄色。从表面上看,灵光塔与关中地区的唐塔,如法王寺塔极其相似。

下部安置两层仰合复钵,这是原来的遗物。上部相轮与宝珠等很像是后来更换的,这可能是在清代重修时重新加做的。不过从它的式样来看,仍然保持唐代风格。

从灵光塔的内部结构到外部做法,从工艺到式样,从装饰到色彩,都具有中原地区、关中地区唐代砖塔的风格。

白城洮南双塔

白城市洮南东北,洮儿河北岸,德顺乡境内的双塔村内有两座建筑精美,年代久远的古塔,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洮南双塔”。

洮南双塔,俗称“双塔子”,又名保安塔,属于吉林省重点保护文物。塔高12米,两塔距离约20多米,皆为青砖构建。塔基方型底座,有4层塔阶,下部四周有大型浮雕砖狮16块,表情活泼雄健。双塔顶部,原有数十斤重的铜制华盖与宝珠组成,精致衬托,别具一格。华盖底部,挂有铜铃4个,迎风摇曳,清音悦耳,可惜如今一个也不在了。据当地农民回忆,其中一个在1979年春被盗,另一个在1937年遭风雹挂落,被日本侵略军弄走了。

第八章 东北地区古塔 - 图6洮南双塔

双塔东西并峙,塔身覆钵形,上部有塔刹相轮十三通,刹干两侧从上到下,有两条用木头透雕出蔓草纹饰图案的支柱,作为刹饰。中有塔龛,下为四方形塔座,座周围有梵文经咒砖刻,座下四周有神兽及火焰宝珠砖浮雕十三块,座的底部为四层塔阶。经考证,双塔属清代早期的典型寺塔建筑,是松辽平原目前仅存的几座古建筑之一。据考证和双塔同期的寺院建筑规模也很宏大,位于双塔后侧,已全部破坏无遗。

如今,双塔已被洮南市政府拨款修茸一新,是东北松辽平原上仅存的几座古建筑之一。

知识链接

珲春马滴达塔

马滴达塔位于吉林省延边市珲春马滴达乡马滴达村东约1千米处的小平台上。小平台是自然形成的,呈马蹄形,因塔位于此马蹄形的平台上故而得名“马蹄塔”。由于谐音的关系,当地人们将“蹄”称为“滴”,将“塔”称为“达”,也就形成了如今的“马滴达”。此塔在民国年间已经倒塌,现在已是一片废墟。

马滴达塔的平面呈方形,与中原唐代时期的佛塔相近。无论是在塔基平面,还是在墓室的结构、规模、筑法等方面与贞孝公主墓基本相同,由此推断,马滴达塔应该是渤海时期所建的一座墓葬。

该塔“地宫”虽没有墓碑、壁画,但却出土了一批人骨。据有关部门鉴定,墓主是一名中年男性。由此可知,马滴达塔是一座墓塔结合形式的墓葬。

该塔距渤海东京龙源府八连城址约50千米,当属京城管辖境内。贞孝公主墓修建于渤海文王大钦茂大兴五十六年(729年),即大钦茂在东京龙源期间。从结构、风格上分析,马滴达塔的建造年代也应大约在这个时期,时间不会相隔太远。由此也可以推测出该塔墓的主人很可能是渤海王族的另一位重要成员。

此塔是少有的渤海时期的遗迹之一,是珲春境内唯一的渤海塔,对于研究渤海王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