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剪纸工艺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第一节 剪纸工艺的题材

窗花

何谓窗花?事实上是指张贴在窗子上的剪纸。传统北方的农家窗户,大多数是用木头做成方格,人们在窗户上裱糊“皮纸”或者“连史纸”,在那上面可以张贴各种窗花。在民间剪纸艺术中,窗花是形式最简单、数量最多以及在艺术上最具有特色的一种。色彩有单色与彩色两种,红色是单色的主要色彩;彩色剪纸具有很多种色彩,又分为染色与衬色。先刻后染称为染色,在河北地区最为流行;衬色是首先用金、银色纸进行剪刻,之后再衬以各种彩纸,在广东佛山最为出名。除了剪、刻之外,还有浮雕、结合木刻等,形式多种多样。因为南北各地民间建筑有很大区别,窗户造型也有所不同,因而窗花的造型极易受到各种窗棂形式的限制,并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而是根据各种窗棂构架而形成较为丰富的剪纸造型。常见的构图形式有方形、圆形、菱形,还有团花四角式、自由式等;有较为繁复的大幅面图案,也有琐碎的零星小图形,有独幅的、成对的、数幅配套的剪纸。山东高密地区,胶东建筑中多为长条竖形窗棂结构,屏条窗花恰巧与之相适应。而陕西安塞地区,多为格子窗的结构特点,“窗云子”是将画面分几块剪出来形成的窗花,正好与之相适应。此外,还有一种是在窗户中央张贴一大圆形窗花,周围贴满小角花,美其名曰:“转花”。窗花的外轮廓和窗架之间要求密疏结合,构图格局较为均衡。剪纸幅面不应该过大,也不应该有太多块面,保证采光效果良好;应该多用细线造型,以便达到镂空玲珑的视觉效果。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剪纸工艺 - 图1窗花

窗花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戏文故事、花鸟鱼虫等,有蕴含着吉祥的祝福,也有用文字来表达祝愿的,取材内容极为宽泛。从用途上又可划分为节令窗花、婚庆窗花、寿礼窗花等。

1.节令窗花

节令窗花是最为普遍的窗花形式。一年中的喜庆节令,都需要窗花的点缀。尤其是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换一次窗纸,再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给人以清新敞亮的感觉。节令窗花的题材内容多种多样,因季节和节日的不同而变化内容,但都是祈福纳祥等吉祥寓意题材。

2.婚庆窗花

婚庆窗花是用于民间男婚女嫁时的剪纸,在民间婚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当儿女举行婚礼,新人燕居的房舍就要贴满吉祥祝福的“喜花花”,来表达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山西阳泉地区的新婚窗花叫“盘合”;山东临清、冠县的农村结婚时要剪大圆月,称为“铰月亮”。在婚庆窗花中最常见的是双喜字花,另外还有“鸳鸯戏水”、“蝶恋花”、“鱼戏莲”、“双喜平安”、“喜上梅梢”以及燕子、金鱼、白头翁、牡丹、石榴、莲花等表现夫妻恩爱、早生贵子、白头偕老的题材。

3.寿礼窗花

祝寿在中国民间的礼仪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老百姓为老人贺寿,摆上酒席,吃碗长寿面,子孙们再给老人磕个响头,其乐融融。其间自然也少不了寿礼窗花烘托气氛。寿礼窗花中内容表现最多的是“五福捧寿”,剪五只蝙蝠围绕在吉祥符号周围,再加上“喜上梅梢”、“瓜瓞绵绵”和花草等装饰纹样,构成整套的福祉寓意。

另外,“八仙过海”、寿星等人物以及“猫蝶图”等也是常见题材,都寓意益寿延年的吉祥征瑞。

门笺

在剪纸的种类中,除了窗花以外,制作和使用数量最多的就属门笺了。门笺,一般是指悬贴于门楣、窗楣之上的剪纸,又称“挂笺”、“门钱”、“过门笺”、“喜钱”;因为多为红色,有的又叫“红笺”或“红钱”;又因为它是垂挂在门楣上的,又叫“吊钱”或“挂落”;古代时则称为“门彩”、“斋牒”。清光绪《杭州府志》卷七七“风俗”有记:“琳宫梵宇,剪五色纸形如旗脚,贴于门额,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语,在在有之,曰‘门彩’、‘斋牒’。”现在民间已不用此名称。

在门楣上悬挂门笺的习俗由来已久,大多认为是由唐宋时的“春幡”演化而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载:“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立春日,自郎官御史寺监长贰以上,皆赐春幡胜,以罗为之;宰势亲王近臣皆赐金银幡胜,八贺迄,戴归私第。”另外,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皇朝岁时杂记》曰:“元旦,以鸦春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以大幡,或以家长年龄戴之,或贴于门楣。”由此可见,当时就已经有挂彩幡门笺的风俗,而且不仅遍及乡野街市,还进入到宫廷。

门笺一般为长方形,状如旗幡,由中心膛子、天头与左右边框、下缘的穗子构成,天头较大,外缘较宽。普通的门笺一般五张一套,根据门笺的用途不同,色彩也有区别。一般喜庆时用红色或五色纸雕刻,有的地方丧事还贴白色门笺。染色门笺是用白纸雕刻,然后用红、黄、绿等五种颜色分别浸染,以得到斑斓的叠晕效果。还有多种套色或加贴金、银箔的门笺,是把五色纸刻出的膛子花样取出并重新组合,叫“换膛子”;或在刻出的膛子中加贴金、银文字。门笺的题材内容大都以吉祥图案和词语组成。其图案有人物、花卉、动物等;吉祥文字如福、寿、喜等或“四季平安”、“六合同春”等多字组合;也有的是文字与花样结合。

门笺有大小之分。大的门笺有全开、对开等数种,多悬挂于堂屋二梁上,在江苏省南通地区流传,叫做堂喜笺,其画面比较复杂,所表现的吉祥含义也比较丰富。小的多贴于门楣、窗前,也有贴于灶马、神龛之上的,此种画面的图案一般不太复杂,多为吉祥纹样或几何纹,也有的在几何纹上衬以文字。

墙花

墙花是指贴于室内墙壁上的装饰剪纸纹样,与窗花相呼应。一般来说,这种花样没有鲜明的特点和固定的位置,多是哪里需要就贴在哪里。如贴在炕边的就叫“炕围花”,贴在灶边的就叫“灶头花”。

炕围花是过去北方农村经常用到的装饰花样。北方农村冬天为了取暖,很多在家中用土坯垒成睡炕,下面烧火取暖。土炕一般垒在墙角,有两面靠墙,在墙面上多挂“炕围子”来装饰。炕围子有的是花布制成;也有的是在两面墙上贴剪纸,称为“炕围花”。炕围花尺寸较大,最大的高达四五十厘米,而且以方形的效果最好;有单色的,也有彩色的。题材多是戏曲人物、民间传说以及花草鱼虫图案等。造型有独幅的,也有剪出成套装裱连贴为一体的“组画”。为了使炕围花显得整齐,也可贴上长条的花边,与环境很协调,既起到挡尘的作用,又突出了祥和、富足的气氛。灶头花形式较为自由,多以吉祥图案为主,有的还剪出“五谷丰登”、“连年有余”、“顺风顺水”等吉祥文字。

顶棚花

顶棚花是指贴在室内顶棚上的剪纸,北方称为“糊纸”,主要用于节日、婚庆或迁居的室内。过去,北方的民居建筑多用高粱秆扎制骨架,然后再裱糊白纸,制成“顶棚”。新制成的顶棚整洁平整,为了装饰美化,人们在上面贴上剪纸,称为顶棚花。而在西北窑洞则把贴在窑顶上的剪纸花样,称为窑顶花。

顶棚花的幅面较大,多是将纸折叠起来,剪成对称的结构形式。其中间多为大的圆形、菱形、方形或其他多角形大团花剪纸,与中间的题材纹样相呼应,类似中国京式地毯“四菜一汤”格局;四周花边则多是连续缠绕的几何形纹饰和花草花边。另外,有的顶棚花是四方连续纹样,所用的色纸有红、绿、黑等数种。结婚新房,一般用大红喜字团花、龙凤呈祥角花以及凤戏牡丹边饰顶棚,红白两色相配,既单纯又对比强烈。乔迁新居,室内顶棚花一般选择比较随意,无严谨的格局限制,题材根据居住者的喜好而不同。一般多为吉祥喜庆图案,如“喜上眉梢”、“吉庆有余”等,花样色彩多为红色、绿色以及黑色等。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剪纸工艺 - 图2顶棚花——龙凤呈祥

灯笼花

灯笼花是指贴在灯笼外壁上的装饰剪纸,又叫“灯花”,多用于装饰环境和渲染喜庆气氛。昔日,民间主要使用灯笼来照明,既可悬挂,又能提着行走。根据用途,灯笼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日常生活和婚嫁喜庆时所用;另一类是在民俗节日中用的花灯。样式繁多,花样奇巧,有的扎制成各种动物形,也有的扎制成各种几何形和花卉形,在民间亦被称为“灯彩”。中国的花灯品种繁多,仅近代就有宫灯、走马灯、狮子灯、鱼灯、夹纱灯、荷花灯等数百种。

民间流传下来的花灯工艺主要是糊纸、扎纸与剪纸。因此,剪纸花样成为花灯必不可少的装饰。其制作简便,纤细透光。有的用图案装饰,如戏曲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花鸟鱼虫等;有的则用家族“堂号”或“福”、“双喜”等吉祥文字。最有代表性的花灯要属元宵节彩灯,根据不同的形制,配有不同的灯彩剪纸,色彩鲜艳,造型多样。其中,“走马灯”与“夹纱灯”是装饰最有特色的。走马灯又称“马骑灯”或“影灯”。它是将各种剪成的纸人、纸马粘于走马灯的叶轮上,利用灯火的上升热气对流,使纸轮转动,带动剪纸人马等一齐旋转,形如皮影戏。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灯品”说:“此外有五色蜡纸、菩提叶,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明代时期,夹纱灯在江南一带就已流行,它是将剪纸图案夹在两层纱之间,靠灯光将图案映出。

烟格子

烟格子,也叫“亮格”,是一种贴在房屋通风口的剪纸。北方冬季寒冷,一般门窗关得很严,并且在室内还要点燃火炉。为了便于通风,预防煤气中毒,于是多在窗角和风门上留出通气口。通气口多做成簸箕形,大头朝上,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但通气口过于显眼,于是便在其口部贴上一张剪纸。这种剪纸被称为“烟格子”,它既不影响通风,又能美化环境。烟格子外形多适合通风口的形状,多为方形。纹样多采用对称式的“折剪”方法,造型较为简单,多是以宽边细纹的几何纹和植物纹为主。粘贴时,仅粘住上端,下部悬空;有的烟格子下端还有穗子。

喜花

喜花,也称喜子花、嫁妆花,是婚嫁喜庆时用于装饰器物的剪纸。中国自古重视婚俗活动,在《周礼》中曾详细地评述和记载了婚姻过程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礼仪事项,而剪纸“喜花”就是这种婚俗中诞生的喜庆用品。喜花的主要作用是摆衬在新娘嫁妆中和陈设在新房中。为了突出一个“新”字,诸如床铺、被褥、箱柜、梳妆台、脸盆架、花瓶、茶壶等,只要能放剪纸的地方,都要摆上喜花。像福建沿海一带,连饭勺和筷子也要剪出“饭勺花”和“筷子花”。喜花不同于窗花、鞋样、顶棚花那样直接裱糊在所装饰的物品上,而是多单独放置、摆设或悬挂。在农村,喜花有的是新娘亲手剪制,有的则由专业艺人制作。内容则多是夫妻好合、幸福美满、早生贵子等吉祥题材。红红绿绿的喜花布满各处,衬托出一片喜庆的气氛。

喜花的形式与其他门类的剪纸相比,更注重对吉祥文字的运用和寓意爱情题材的选择,如各种喜、禧、双喜等组合的喜花,以及“鸳鸯戏水”、“凤穿牡丹”、“喜上眉梢”等喜花。造型上求整体,多有一个完整的外轮廓。其形状很多,如圆形、方形、方胜形、银锭形、葫芦形、如意形、扇面形、寿桃形、石榴形、莲蓬形等。工艺上求严谨,剪镂粗放,少用细线,尤其以简练、突出主题为个性特征。既考虑到放置在器物上的视觉效果要突出悦目,又要注意它作为婚俗活动用品的独立性和便于放置的剪镂工艺。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剪纸工艺 - 图3喜花——鸳鸯戏水

知识链接

供花

供花亦称“供佛花”。在祭祀时或节日里用来装点祭品、供品的剪纸。供花的题材,多取吉祥之意。也有的与供品的内容相似:如在鱼类的供品上装点鱼形供花;在鸡类供品上附加凤形供花;在糕点供品上陈放果形供花。

第二节 剪纸工艺的类型

折叠剪纸

折叠剪纸是剪纸中最常见的类型,它具有弥合和对称的特点。装饰效果较强,它是将色纸折叠起来,剪出各种均齐式、几何形的图案,具有类似万花筒般的韵律感。

制作时,根据需要把纸折叠成不同形状,可以画稿或不画稿,要充分考虑到展开后的整体效果和每个单元纹样的连接效果。剪的线都要连接不断,如果连接不好,剪出来就显得十分零乱。在构图上虚实对比很重要,一般以线条为实,剪去部分为虚;粗线为实,细线为虚。在虚实对比中要处理适当,实处要不呆板机械,虚处不空洞,虚实搭配,疏密适当。根据场合和需要选用纸的颜色。

黑白剪纸

黑白剪纸一般指单色剪纸,这种类型在剪纸中占大多数。单色纸包括红色、绿色、褐色、黑色、白色、金银色纸等。凡是直接粘贴起来观赏的纹样,多用黑、红或金色纸剪成,用于刺绣的纹样则用白色纸。黑白剪纸有阴刻、阳刻、阴阳刻三种表现形式。

阳刻一般反映镂刻,就是刻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的块面,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这种方法剪出的作品流畅、清雅、玲珑剔透,我国南方剪纸多用此法。

阴刻一般指镌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用在黑色块面中展现线条的方法来保留大的块面,这种刻法效果厚重、结实、稚拙感很强,有一种强烈的黑白对比感,北方剪纸多用此法。

阴阳刻是指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黑白对比鲜明,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方法,现代剪纸多用此法。

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以阳刻为主。多用黑色纸或金色纸剪刻,先进行大面积的镂空作为主稿。再将主稿扣在所需各种色纸的背面,用铅笔在色纸上把所需套色的剪纸局部的轮廓形状勾画下来。然后将勾画的形状剪下来,按部位用小毛笔蘸浆糊粘贴在作品的背面。可先套小色块,后套大色块,所套的颜色一般以三四色为宜,要以一个色调为主,注意用色的冷暖、对比和协调关系。总的来说,套色要少而精,给人以装饰感。有时套色不一定完全按照轮廓线,有超出或不到的地方,会显得十分出神入化。如套一个少年的脸庞,脸颊的红晕剪成椭圆形,再套上红色纸就很具有民间囡囡的艺术情趣。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剪纸工艺 - 图4剪纸——金猪

染色剪纸

染色剪纸与套色剪纸相反,它主要以阴刻为主,保留大的块面,在上面进行彩色的点染。这种剪法一般都用白色的生宣纸,传统的用色是品色,即染布用的品红、品绿等,现在也有用幻灯透明水色的,带有粉质的颜料因不透明和渗化不能用,如水粉颜料。染色时,还需要加入适量酒精或白酒。染料中加酒,其作用是在点染时笔尖点到之处,颜色只会向下渗透而不向周围扩散,适宜多层纸的点染。

染色剪纸多有阴刻的月牙线,其作用一是用来当做块面中的轮廓线;二是防止在点染时互相串色,起到隔离的作用。点染用色宜少不宜多,可用流水作业的方法,一只手里握两三支笔,每支笔蘸一种颜色,一次揭一张染一张,对较复杂的地方,可一张一染,必要时可将剪纸翻过来在背面染色,使其两面渗透,待到半干时揭开晾干。由于是在生宣纸上进行染色,因为纸的特性可产生出很好的晕化效果。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县的剪纸制作多用此方法。

分色剪纸

分色剪纸也称拼色剪纸或斗色剪纸,常用彩色纸剪,花色纸也可以剪。它是用不同颜色、形状的单色剪纸来拼成一个画面。如一幅剪纸中太阳是红色块,树是绿色块,水是蓝色块,鸟兽是黑色块,分别刻好后拼贴在一张画面上,用色要注意整体的对比关系,分色不要琐碎。分色剪法鲜丽明快,装饰性强,过去以苏北、南京一带的传统剪纸“斗香花”为代表,现在多用于图案设计中。

填色剪纸

填色剪纸也叫笔彩剪纸,是在一张阳刻的剪纸下面衬一张白色的熟宣纸,然后用笔在线条轮廓处直接彩绘,主稿可用黑色、赭色、淡灰色等,填色可出现浓淡变化和自然晕出的效果,十分自然生动。填色时,要充分利用自然浸润的效果,注意用笔不要呆板和反复涂改。

衬色剪纸

衬色剪纸用白色的宣纸或其他深色或浅色的纸剪成,在剪纸下衬一张对比强烈或柔和的色纸,这种剪纸基本与单色剪纸相同,主要突出剪纸与衬色的颜色对比,常见的是白色剪纸衬红色绒纸。衬纸一般不必太光亮,以有厚重朴实感为好。

勾绘剪纸

所谓勾绘,就是以剪刻为主,兼用毛笔勾绘细部的一种剪纸。勾绘剪纸是剪纸与描绘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如人物的五官、花卉的花蕊和叶脉等,也有用线条勾出画面,然后用剪刀将空白处镂空。另一种是用金箔纸刻出花纹的大体轮廓,使某些局部空白着,然后托纸着色,并且适当勾以线条。山东民间将勾绘剪纸制成窗花,而广东佛山地区多将勾绘剪纸用于扎作等,当地叫“铜写料”,由于它是剪画结合,所以很细腻的部分可以直接用笔画出,使作品产生一种新的意趣。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剪纸工艺 - 图5勾绘剪纸——窗裙

立体剪纸

立体剪纸是平面折纸和剪纸的综合产物,它包括纸浮雕和纸雕塑。

纸浮雕是将单色纸先按画好的图形剪下或剪几道口,再按几何图形分别折出凸凹线条,最后按设计粘贴组合。纸浮雕巧妙地利用折线造成的不同方向光影,使作品具浮雕和立体感,一般剪纸作品有花、卉、动物及四方连续几何纹样,多用于壁挂或摆设,其效果形同石膏或吹塑。

纸雕塑则是用厚纸卷成筒状或圆锥状,再用剪挖、卷曲、穿插等方法制配各种立体部件,最后涂彩描画和粘贴组装。此作品多为纸筒小人、小车和小动物,是民间早期的儿童玩具。

印刷剪纸

印刷剪纸是一种印刷和剪刻相结合的产物,如山东黄县、招远一带的窗花,是先经木刻印刷,然后再镂空剪出的。还有的在白纸上印刷出剪纸效果的图案然后直接贴用,印刷时可套色或着色,其效果近似于民间年画。这类剪纸还可制成藏书票、请柬、书签等。

拉花纸艺包括花球和串花,还包括折翻花篮、孔雀和灯笼。它们都是用多层纸剪出特定外形后,经过折叠和粘贴而成的彩色纸质工艺品。

花球用实心牙边圆纸,用米字形每层错位粘贴,十几层纸粘完后收拢上下两头扎住,再配挂纸穗流苏。串花则为空心牙边彩纸,方圆皆可,叠剪成统一外型后,成十字每层错位粘贴,按需求可长可短。用时拉开,和花球一样用以装饰布置新房或会场。

翻折花篮、孔雀和灯笼均由多层折叠彩纸按造型剪出轮廓再粘贴而成,多作为手工练习。

知识链接

点色剪纸

染色剪纸也包括点色剪纸。术语称之为“点色”。作法是将剪刻以后的作品用色彩进行渲染。纸张宜采用宣纸或连史纸,纸张很薄,容易洇染,用品色加上白酒进行调和,渗透性很强,每次可以染色二三十张。为了方便点染,以阴刻作为重点。用这种办法染色剪纸,在河北、山西、浙江等省均广为流传。其特点是用色明艳,富有韵味,蕴含强烈的民族特色。

第三节 剪纸工艺的工具和材料

刀具

中国剪纸有剪、刻、撕三种基本制作方法。剪纸是剪纸、刻纸和撕纸的通称。从使用工具的发展史来看,先有刀具,随后才是剪子。在原始社会,已使用了砍砸器和石刀。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了金属冶炼技术后,才有了带轴或有弹性的剪子。此后,剪纸制作是剪刻并用,并伴有指甲代刀的撕制剪纸。撕制的剪纸由于线条边缘参差不齐,有制印的金石味,为少数艺人和艺术家采用。到了近代,普通妇女习惯使用剪子,艺人、美术家以及剪纸厂家,则多用特制的刻刀。

1.剪刀

剪纸一般用普通剪刀就可完成。在选择剪刀时,尽量选用刀头细长、刀口咬合整齐、刀尖锐利的,便于操作。最好备用大、小剪刀各一把,以便剪大幅图案和精细部位分别使用。剪刀剪纸的缺点是不便于镂空和提高效率,每次仅剪两三张。其优点是剪迹干净,线条流畅、棱角锋利适合,可进行随心所欲的大写意样式的制作。

2.刻刀

目前没有为剪纸而专门制作的刻刀,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

(1)刻刀的种类。

刻刀主要制成斜口刀、圆口刀、正尖形刀等。斜口刀用于刻直线和大的曲线;圆口刀用于刻圆形和小的弧线;正尖形刀用于刻小圆形、小三角形。

(2)刻刀的制作。

刻刀材料要选用优质钢材料,如钢丝、车辐条、钢锯条、纺织钩针、手术刀片等。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剪纸工艺 - 图6剪纸——学剪纸

制作斜口刀、正尖形刀时,先将材料加工成20厘米长、0.1厘米厚的钢片,钢质材料需先淬火,然后把钢片锉成所需的形状,基本成形后先在粗磨石上粗磨,再进行淬火,使钢刀变硬。淬火方法是用酒精灯或蜡烛把刀尖烧红,然后立即插入菜油中,入油要迅速,淬完立即取出。这一环节是制刀的关键,软了一用即钝,硬了又很容易折断,所以一定要掌握好火候,硬度如不合适可将刀尖烧红重新淬火。

制作圆口刀时,先将淬过火的钢丝或辐条放在带槽的铁砧上,上面放一钢片,然后用铁锤砸成半圆形刀口,进行粗磨和反复淬火。

用手术刀、钢锯条制作斜口刀时,因为厚薄和坚韧程度基本符合剪刻要求,可不进行热处理,直接加工磨制。刮脸刀片手持困难,转动不灵活,容易伤及手臂,一般不宜直接使用。

(3)刻刀的安装。

将磨制好的刀截成4~5厘米长,插入旧笔杆或竹棍之间,用细铁丝或布条缠好固定。手术刀最好是用七号刀柄、十一号刀片,根据需要刀尖可稍加磨制,安在手术刀柄上即可投入使用,刀片还可随时更换。一般刀的总长度都在15~20厘米之间,刀锋长为1.3厘米,刀刃宽不超过0.4厘米,斜口刀、正尖形刀一般不超过20°。

(4)刻刀的打磨。

准备粗、细磨石各一块,定型用粗磨石,磨刀刃用细磨石。刻刀要经常磨,始终保持刀口的锋利。磨刀时要边磨边蘸水,防止退火,切忌不能在砂轮上打磨,并且要注意不要将磨石磨出槽口。

(5)刻刀的特点。

刻刀尖细、锋利,一次可刻数十张至百张纸,线条有顿挫和切割感,是一种类似工笔的制作方式。

古代的剪纸曾用树叶、皮革、绢、金箔、银箔、铜箔等材料,现代的剪纸多用红、白纸。红纸表示喜庆、吉祥、热烈,一般用于剪刻窗花、喜花、礼花、炕围花、顶棚花、门笺;白纸多用于刺绣花样、丧葬花。由于民族习俗观念不同,有的地方也兼用蓝、绿、黄、紫等色纸制作剪纸。黑纸不常用,多为西方剪影和近代美术家创作套色剪纸使用。

随着造纸业的发展和剪纸表现的需要,蜡光纸、闪光纸、皱纹纸等也相继被剪纸使用。近代剪纸用材趋于多样化,有的纸明光闪烁,有的纸粗朴、无反光,各有各的用途和特色。有些场合需要用色调沉稳、无光泽的纸;节日、舞会的装饰则需要华丽、热烈,剪纸用材因环境、场合和欣赏要求而异。

现代剪纸内容丰富、多风格、多情调并趋于诗情画意表现,商店里几种有限的色纸已不能满足广大制作者的需求。因而吹塑纸、植绒纸、尼龙绸、及时贴、丝绸、花布、人造革、壁纸、胶片以及薄塑料板和有机玻璃等也正被剪纸制作者尝试采用。例如,用五彩丝绸表现古装歌舞可体现古风古韵;人造皮革会带来某种高贵的气质和凝重感;彩色有机玻璃会增强大型建筑的豪华情调和现代感。生宣纸用品色或半随明的水彩色刷染、晾干压平后,绒绒的,不反光,很朴素、雅致,又便于对色相、明度的选择,很受一些剪纸艺术家喜爱。色彩、纸质对剪纸的表现力至关重要,为增强艺术效果,有些剪纸艺术家还根据需要自染色纸,进行剪纸艺术创作。

蜡盘

蜡盘是刻纸用的特殊工具,在刻纸时垫在纸下面。

制作时,首先选用一块40厘米宽、50厘米长,质地较好不易开裂的长方形木板,在板中央挖一二十厘米长、15厘米宽、1厘米深的长方形凹槽,用清漆把木板表面漆光。然后,动手准备蜡灰,蜡要选用蜂蜡;灰是草木灰,用纱布包好草木灰,过滤,以防杂质损坏刀刃。最后,浇制蜡盘,先将蜡融成液状,按蜡、灰为2:1的比例,把灰掺入蜡内搅拌;当蜡成糊状时,趁热把蜡灰倒入木板槽内,满槽即可,快速摊平。蜡盘做好后可先试用一下,如蜡盘太硬,剪刻时很费力;太软又容易把纸刻陷进去。这就要重新融制,改变蜡灰的比例。

还可用牛羊油加草木灰制作油盘,其制作方法与蜡盘相同。

其他辅助用品

其他辅助用品如粉袋、订书机、纸捻、镊子丝帛等,在剪纸制作中都有应用。

粉袋的作用是防止纸张粘连。用一小纱布袋内装一些菱粉或滑石粉等,刻前在蜡盘上轻轻扑上一层粉,或在纸之间扑粉。

订书机、纸捻用来固定纸张。薄的纸板可用订书机固定四边,厚的纸板先用锥子在四周扎小孔,然后用纸捻穿过,再用小锤把纸捻两端砸紧。

镊子用于剔除纸屑。

托纸:可选用与剪纸作品质量相同的纸质。白色,干净。

丝带:也称作扎带或画带,品种较多,以古铜色为雅。选购时,以宽者为上。

轴头:轴头的品类有多种多样,如象牙、玉石、青花瓷、红木、檀木、黄杨木以及牛角等。此类高档轴头货源稀少且价格昂贵,一般剪纸作品裱件极少采用。用量最大的是普通木质轴头,其型号为1~4号,比较常用的是3号和4号,色调以栗棕色为雅。

丝绦:也称作画绳。有古铜色、紫红色、深绿色几种。

天地杆:天杆的横截面一般宽1.3~1.5厘米,厚1.1~1.3厘米。地杆直径一般可取3.5~4厘米。其长度可根据剪纸作品裱成的幅面宽度而定。规格较大的剪纸所用天地杆的长度可相应加大。比较常用的规格为90厘米、72厘米、66厘米、54厘米和45厘米等,其中以66厘米和54厘米两种规格最为常用。每种规格的天杆长度可比地杆短3厘米左右。天杆要求规矩、不变形;地杆要求光、圆、直,并无疤、无朽、无虫蛀。取材以红松、白松或锻木为佳;柳木易生虫,戒用。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剪纸工艺 - 图7剪纸——蛇年大吉

耿绢:多用于作剪纸作品裱件,也可作剪纸作品镶料。糊制剪纸作品盒亦多以耿绢为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