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代书法文化

中国书法文化也是中华文脉的重要一支,书法的缺失,将会使中华文化不完整。而且书法的艺术性、审美欣赏性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对于古代乃至近现代优秀书法作品的鉴赏与收藏,是在继承和保护中华文化艺术与历史。

第一节 书法的审美标准

笔画的线条美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笔画就是点画。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伸。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表现形态之一。一切艺术形式美,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根源。

现实中,水平线使人们感到广阔和平静,垂直线使人们感到奔腾、挺拔,曲线使人们感到柔和、流动,斜线使人们感到危急和空间变化。

书法家为表现各种复杂的意境和情趣,引起欣赏者产生相应的情感;巧妙地利用线条表现功能和运用笔墨技巧去实现这些艺术效果。

笔画是这种原始线条的美化和运用。“精美出于挥毫”,笔画的线条美又是通过笔墨来表现。书法家运用用笔技巧,结合用墨之墨法,使笔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的美。

1.力感美

线条的力感美,是线条美的主要因素之一。力感只是一种比喻,指线条在人们的心中唤起的力量感。

第四章 古代书法文化 - 图1西夏书法

(1)立体感。

米芾说:“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这里所说的“圆”,即立体感。具有立体感的笔画线条深沉厚重,即使细如发丝,也有“铁画银钩”、“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妙;扁薄浮浅的线条,书写得再粗,也只是像条布带,毫无力感可言。

(2)涩感。

这是指笔画线条似乎克服阻力,挣扎前进的表现,给人们心理的一种力感。刘熙载《艺概·书概》:“惟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便是对涩感这一审美意趣的追求。

(3)筋和骨。

卫夫人的《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擅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所谓“筋”,就是笔画坚韧遒劲,具有弹性。所谓“骨”,就是笔画如铁画银钩,坚实有力。筋和骨是使字体线条具有力感美的两大主要因素。“颜筋柳骨”之所以能各自成一体,就是因为他们正好符合书法“骨肉相称”的要求,因而成为书法用笔技巧的重要典范。

2.情感美

(1)节奏感。

节奏感是指书法用笔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就像音乐一样,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只不过音乐是音响的节奏和旋律,而书法则是线条的节奏和旋律罢了。

人们对节奏最敏感的知觉固然是听觉,但人们的视觉(很多人对“视觉”满不在乎,但“视觉”却是近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大支柱)也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受能力。

在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作品中,节奏主要是利用既连续又有规律变化的笔画线条,控制视觉感受的变化,引导人们的视觉运动方向;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节奏感受,并由此而产生一定的情感活动。

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就是为了使笔画线条富有节奏感。

(2)呼应。

线条呼应是指笔画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是使书法线条富有情感的又一重要因素。

笪重光《书筏》:“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故用笔讲究“笔断意连”。笔断使笔画有起有止,起止有度;意连使笔画有呼有应,启承分明。这种或断或连,似断似连;上下呼应,左右顾盼的线条的艺术,表现出书法家的种种情绪意志,风神状貌,使书法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如果每一线条,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只是机械拼凑在一起,那就像姜夔在《续书谱》中所述“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

形体的造型美

欣赏书法一般不应仅仅孤立地看笔画线条,而应按照作品内容,以字为单位,一字一字地欣赏下去。实际上书法作为有生命力的线条造型艺术,它的艺术性,不光是在于笔画的线条美,而是集中表现在结构的造型美。

单个的笔画线条本身就很美,再按照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规组合起来,就更加美了。简单的笔画线条,在书法家的笔下,真是妙笔生花,姿态万千,变化无穷,含有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

汉代蔡邕在《笔论》中论述:“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万得谓之书矣。”

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论述:“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

第四章 古代书法文化 - 图2陕西黄帝陵石碑书法

布白的整体美

书法欣赏同绘画欣赏一样,注意作品的整体效果,整体美是书法欣赏的重要方面。一件优秀书法作品,必然是一个多样统一的整体。构成书法艺术整体美的重要因素是章法。

如果说字的笔画是线条的组织,那么结构就是线条的组织,章法就是线条更为复杂的组织。

通篇的风格美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说:“风格就是人。”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得更具体:“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现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

风格是一个书法家在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独特的风格,是每一位书法家终身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理想。而风格形成的标志是达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也就是在具备骨、肉、筋、血的同时,作品中流露出一种艺术性风格、神采和意蕴。

历代对书法艺术美的欣赏,实际上是对书法风格美的品评。

周星莲评述说:“坡老笔挟风涛,天真烂漫;米痴龙跳天门,虎卧凤翔,二公书绝一时,是一种豪杰之气。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

中国书法艺术,流派繁多,风格迥异;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倜傥俊拔,或浑穆苍古,或高逸幽雅……真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姿。不同的风格,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如“书圣”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欣赏他这种优美风格的书法艺术,往往使人们联想到天朗气清、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切自然、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心境。“亚圣”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张晏评《刘中使帖》:“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他那雄强豪迈、气势磅礴的书风,充分显示出颜真卿那刚正忠烈的性格和“立朝正色、刚而有礼”的风格,欣赏他这种壮美风格的书法艺术,往往令人联想到广袤的太空、浩瀚的大海、巍峨的群山、逶迤的长城……由此产生景仰、尊崇、悲壮、豪迈、胜利等心理情感反应。

刘熙载《艺概·书概》:“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所以,书法能够表现书者的人格。

第二节 书法欣赏六法

一幅好的书法艺术作品,使人百看不厌,掩卷细思又回味无穷,这就是人们调动自己的审美知识,对作品的形体美、动态美产生的感受。这种感受书法形式美的能力,是运用已经掌握的审美知识,经过反复地、更多地欣赏书法作品,并进行总结、集中、概括以后形成的。

由于书法艺术分楷、草、隶、篆、行等多种书体,每种书体又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从欣赏的角度来讲,很难统一标准。所以有人讲:“欣赏书法是件难事。”各种书体的各种流派,有不同的风格、表现手段,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欣赏书法作品。

笔法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永不衰竭的“东方一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毛笔所书写出的字笔画线条丰富、变化无穷,含有自然物象、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因此,首先应该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的笔法。

1.楷书

对于楷书笔画的欣赏,当代书法家许宝驯说:“作点要有高山坠石这样的气势,如蹲鸱,如大石当路,作两点上下呼应,左右顾盼,众点齐到要为体互乖,落落乎如众星之列河汉……作一横画,要像千里阵云那样空灵而意思深远,几横并列,要有变化,有俯有仰,有虚有实,有敛有放,轻如蝉翼,重若崩云。作竖要有向有背,有悬针与垂露的区别。悬针锋芒毕露,垂露圆浑晶莹,作一长竖如万岁枯藤,苍劲有力。圆转处如折钗股,婉转圆劲。运笔如锥画沙,笔笔中锋,无起止之迹;沉着如印印泥;行笔如屋漏痕,因势运行,自能有姿。若点画能写到如此,则自然就美了。反之,若写得粗细不称,残缺不全、扁、僵、板、软;像蟹瓜一样的钩,死蛇一样的长竖,则如何能称得上点画美呢?”这段论述对于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笔法,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2.行书、草书

与楷书的笔法用笔特点不同,行书笔画间的牵引、流动的笔势和连贯的动作增加,风流潇洒,耐人寻味;草书用笔纵横跌宕,不拘一格,遒劲洒脱,绚烂多姿。从欣赏的角度来讲,行书、草书在用笔上与其他书体比较,有三个特点:

(1)节奏感强烈。

书法线条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反映出行书、草书强烈的节奏感,然而,这节奏感,一般常人是难以发现的。

(2)笔法丰富。

行书、草书有提按顿挫、方圆中侧、悬针垂露、连绵正白等,包含了其他书体的一切笔法,而且创造了其他书体所不具备的笔法,如牵丝和飞白。

宋代米芾自称自己的行书“八面出锋”,就是讲他的行书笔法十分丰富。

(3)中锋侧锋互补。

楷书中不排除侧锋用笔,行书、草书更不排斥侧锋,而往往是中锋、侧锋互为补充的,中锋为主,侧锋取势,中侧并用。颜真卿《祭侄帖》的笔法,中侧互用,使他的书法显示出沉稳劲健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雄伟沉厚的风格。

第四章 古代书法文化 - 图3颜真卿《祭侄帖》

墨法

用墨的浓、淡、燥、湿是书法艺术作品之美的主要表现手段,也就是墨法。墨的浓、淡、燥、湿运用得好,会让作品更富有韵味,更能表现书法的形式美。所以,书法家在创作时,往往把用墨和笔画、结构和章法等一起考虑。书法家个人的爱好不同,其用墨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

1.浓墨

浓墨会使书法作品显得庄重沉稳,劲健凝厚。元代赵孟用墨笔笔圆润,浓墨富丽。清代乾隆年间东阁大学士刘墉善用浓墨,时人称之为“浓墨宰相”。

2.淡墨

淡墨会使书法作品显得飘逸潇洒,气韵生动。明代董其昌用墨时喜渴笔,淡墨清雅,“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清代乾隆年间的殿试第三名探花王文治好使淡墨,时人称之为“淡墨探花”。

3.枯墨

枯墨会使书法作品显得筋骨外露,清劲刚健。

4.湿墨

湿墨会使书法作品显得平淡雍容,肉丰力沉。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用墨常常是燥润相荣,浓淡相宜。浓可凝重,淡可飘逸,燥可取险,湿可妍丽,使作品既显肌肤之丽,又具风格韵味。孙过庭《书谱》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讲的就是用墨之道。

结构

字的结构是因时因人而变的,比用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点画和偏旁,犹如人有口、鼻、眼、耳、眉,面孔的形态却人人不同——世界上没有一对脸面长得绝对一样的,因为口、鼻、眼、耳、眉,虽有规定的位置,而无绝对一样的程式。同样有一幅脸面,却有黑、白、黄、棕等不同的人种,更有各种部件不同位置的放置。书法的结构,与人的面孔上器官的安排大致无异。八种基本笔画组合起来,却是千姿百态的。就是同一书者写同一个字,也不会是绝对一样的,如果是书者从艺术需要出发有意的变化,就更不会相同了。

贯气

贯气就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关系,要求有连贯呼应,顾盼生情的意态。一行字,如果在中间抽去一两个字,再连接起来,连接处就会看着不连贯、不顺道,这种上下的不连贯、不顺道,就是不贯气,也就是行气不好。行与行之间同样也有行气,相邻两行字,字的大小参差,墨重墨轻,间隔距离,继续承启,回环映带,相同字的变化等,都有内在的联系,要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连贯协调、气韵生动。这样的安排,就叫“行气”,所以,说书法艺术作品的行气自然,笔势连贯,气脉畅通,若行云流水者为妙品。

书法贯气,与文章行文一样,也有起承转合,有委婉处,有一泻千里处,有顿挫处,有行云流水处。

“草圣”张旭的草书,蓦然看去,真有惊雷闪电、龙蛇盘绕之态;“草狂”怀素的草书,犹如草里惊蛇,飞鸟出林;宋徽宗赵佶的楷书,字里行间萧萧然如有风竹之声。出现这样的艺术效果,是与书者自然、连续、协调地处理好行气分不开的。

章法

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给人们的第一个视觉感受就是章法,其次才是书法本身,所以,章法是书法艺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书法艺术中,书法、章法,虽然不可分割,但它们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似是建筑图纸和建筑材料的关系。只是书法好,章法不好,就像没有设计图纸,却用上等的建筑材料盖高楼大厦,绝不会有造型美的楼房出现;章法好,书法差,则是用最次的建筑材料,照着最好的设计图纸造房,也决不会有好的结果。只有遵照最佳的设计图纸,使用上好的建筑材料,加上工人的认真施工,才能建造出宏伟、美观、结实的建筑物来。书法艺术中的道理,与此建筑、设计相通。

“书圣”王羲之的楷书、行书和草书作品,之所以能被历代文人大家称妙、称绝,不仅仅是他的字字精能,而且章法上也布置得非常巧妙,有着自然、和谐、中和之美感,所以,他的作品件件“龙腾虎跃,相得益彰。”

章法是为书法服务的,应服从书法内容的需要。章法贵在自然,只要美观、大方、合理、有趣,就可以随机应变,因款式制宜,别出心裁、自由自在地发挥。

神采

神采,又叫“风采神韵”和“风神”。南齐王僧虔《毛意赞》:“夫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练神最上,练气次之,练形又次之。”神采是指书法作品的气息,格调和神韵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宣纸上的笔墨,就只剩下了苍白的躯壳。

书法的点画美、结构美、章法美等,都是形质美;风神蕴藉,气韵生动,神视有深蕴的内涵,有咀嚼不尽的感受,才是书法的神采美。

好的书法艺术作品,不仅转意,而且还传神,又一步步引导欣赏者的思维渐渐进入佳境,使人们觉得望远也体味不完这种美的快感。

第三节 书法作品的收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起来,收藏热的兴起便是这现象的见证之一。

书法作品的收藏条件

如何搞好书法作品的收藏,首先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最初搞书法作品收藏,可以先从身边的有潜力的中青年书法家开始,或从自己认识的书法家开始,一是价格不高,保真;二是有增值潜力。待真正熟悉和了解了这一行,经济条件也允许了,再进一步收藏名贵的作品。

2.要有一定量的资金储备,以免出现在收藏爱好培养成后突然发现资金不足,不得不忍痛割爱。所以收藏要视自身能力,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在起步阶段,谨慎为宜。收藏买到伪作赝品是正常事,搞收藏的人大都会遭遇到这种情况,行话叫“交学费”,至于交多少要看每个人的涉足深浅。

3.进入收藏界,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鉴藏活动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不要一听到大家的名字就头脑发热,务必要找一两个懂行的参谋和顾问,以免花高价买到劣作和伪作。

4.注意收集各种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地了解和研究,例如书画报刊、艺术投资文章书籍、拍卖图录和拍卖成交价格表,只有广泛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才能保证投资的收益。

5.把握好出让时机。出让艺术品,是艺术品投资的后续动作。只有出售,才能获取收益。在出让时,应考虑市场状况、行情趋势以及自己的资金周转情况等。

书画鉴定知识

中国历史虽然久远,但由于不断改朝换代,沧海桑田,天灾人祸,再加上近百年的外来侵掠,古代书画历经磨难,大量损毁流失,保存至今的已十分稀少。当前是书画艺术最繁荣时期,但也是赝品泛滥最盛时期。书画仿品,自古有之,但纯以牟利为目的,无所顾忌,大张旗鼓作伪,应属当今。有些人不敢收藏古代书画正是由于惧怕伪品,因为不会辨伪。其实当代书画伪作更难识别。因为同时代人作伪,时代特征、纸、墨、印、裱等都几乎失去了参照意义,只有个人风格、笔墨特征可作依据,可要真正掌握诸多名家特征,谈何容易!

1.纸和绢

晋、唐时期,多是用麻制成书画用纸,像净皮绵廉、三层玉版等,有的今天还在生产,但品质上已有很大不同。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绘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没有纸那么长。无论保存得有多好,即使不受任何意外损伤,光是是空气的自然侵蚀,年代久远的绢就会变得糟朽脆干。百年以上的绢,则已经没有什么韧性了。

第四章 古代书法文化 - 图4古代书法作品

明代以前的绢,流传到今天,其颜色则内外如一,表面没有亮光,丝上的绒毛都完全褪掉了。

第四章 古代书法文化 - 图5古代书画作品

宋代以前的纸目前没有确切的记载。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从表面上看,棉纸有点类似今日的宣纸,麻纸的纹理要比棉纸粗疏一些。棉纸和麻纸中都掺和有丝,棉纸丝短,麻纸丝长。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鉴定纸的年代:取一份旧纸,浸泡在水中,然后用针来挑。如果是宋纸,那么必然有很多绒,而且无论如何破碎,仍然可以重新装裱;而如果是宋代以后的纸,则不可能做到这点。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真纸纹理并不平均,膜皮如虫蚀之状,而且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

2.书画题跋与标签

书画作品的题跋可以分为作者题跋、同时代人题跋、后人题跋。作者的题跋中除了表明书画家的年龄、籍贯、作画时间、地点以及得画人的称呼、名号外,有的还会附一些文章或诗词。作者同时代人的题跋内容,大都是说明书画创作的过程,对作者及作品内容与技法的赞扬,从而增加后人对该作品的信任度。后人的题跋大多是说明该作品为什么是真迹,以及夸耀个人是如何保护古代文物的,也有的是对该作品提出疑问和怀疑,但为数极少。

标签通常是指书画作品外包装上的题鉴,包话作者的姓名、时代和作品的题目。观款表示某件作品曾经某人观赏过,不表示观看者的意见。

3.印章

各个时代印章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质地、印色辨别出来。宋代书画大多不加盖作者本人名字的印章,材质以铜、玉为主,印油与其他朝代有区别。元代开始才使用石料印章,明代开始使用“印油”,据说以沈周为代表。

第四章 古代书法文化 - 图6书画题跋与标签及印章

4.书画装裱

现存最古老的装潢是北宋的,以后各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风格。

书画保存的注意事项

书画作品可按年代、姓氏或尺寸进行登记存放。书画作品宜平放于盒、袋、匣、套中,不可将书画作品裱件毫无次序地捆扎或直接堆放在一起。拿画时,要尽量戴上手套;与画作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对着书画咳嗽,以防唾沫浸染;切忌抽烟,以免不小心烫坏书画;勿将字画悬挂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晒干脆裂;不要长时间悬挂字画,久挂容易变形。展玩字画时,宜两手提轴,顺势展开,动作宜轻缓。切忌直接用手托画背,以防使画幅折出痕迹。应在画轴卷紧之后,再将画带系紧。

珍贵的字画不宜存放堆积太久,宜时时展玩。画心用纸,从收藏的角度论,以安徽泾县宣纸为最好,且皮料胜棉料,棉料胜竹料;厚纸胜薄纸,生纸胜熟纸。画心的保管方法,宜在每张画心的下面,衬上一层宣纸,然后用圆轴卷起,以10~20幅为一卷,存于书画橱内,不宜托心后存放。

盛夏、梅雨季节及有煤炉的房间,均不宜悬挂字画。梅雨季节须经常晾晒书画。

书画收藏在防霉防虫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用少量樟脑、冰片等量溶解于80%的酒精中,配成溶液;再将吸水性强的纸泡在其中2~3分钟,取出阴干后,夹在书画内,即可有效地防止书画霉变、虫蛀。注意防止虫蛀鼠咬;不能直接用湿布擦拭,要用鸡毛掸子轻拭;一旦被虫鼠咬破应及时修补托裱。

如不慎沾染污渍,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霉斑,用75%的酒精加脱脂棉再加吸水纸擦拭。

(2)墨渍,用20%的双氧水加脱脂棉再加吸水纸擦拭。

(3)便污,用20%的双氧水加布再加吸水纸擦拭。

(4)返铅,用20%的双氧水加脱脂棉再加吸水纸擦拭。

(5)油渍,用铁熨斗加热,在下面用吸水纸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