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华南地区古塔

华南地区包含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本节主要介绍广西的瑞光塔、青山塔、日月双塔、文笔塔,广东的凤凰塔、宝光塔以及海南地区的涅槃塔、斗柄塔。

第一节 广西古塔

富川瑞光塔

瑞光塔位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南郊约500米富江西畔的急转弯处。因塔内曾供有阴刻雕观音像,又有“观音塔”、“观音阁”之称。塔呈六角形,为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8米,塔基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千克的铜刹盖顶。各层皆有一门,依次按顺时针变化门向。顶层六面皆有窗。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可以凭此直接到达顶层。登塔远眺,可观“富川八景”中的“三景”:“富水奔涛”、“层峦耸翠”和“山泉飞瀑”。塔下林木成荫,玉泉清澈,环境幽雅。

第六章 华南地区古塔 - 图1瑞光塔

瑞光塔建于何年,尚未有明确的史料予以说明。据《光绪富川县志》卷12《杂记篇》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雷击瑞光塔砌面”,说明它早在那时就已经存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从明朝至今400多年来,瑞光塔历经洪涝、地震和雷击等灾难,依旧安然无恙。民国初年,瑞光塔所在地曾辟为中山公园。1980年和1988年,县人民政府曾两次拨款维修,加固塔基。1980年,瑞光塔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宁青山塔

第六章 华南地区古塔 - 图2青山塔

青秀山,又叫做“青山”,有“南宁市的绿肺”之美誉。位于市郊东南5千米处,南临邕江,山势雄伟秀丽,林木苍翠,风景宜人,为古代南宁八景之一。据史料记载,宋明时曾先后在山上建有白云寺、万寿寺、独孤寺、青山寺、董泉亭、洞虚亭、龙象塔等,后来都在战火中毁灭。

青秀山顶上矗立的宝塔叫“龙象塔”,即“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被雷电击塌了两层,抗日战争期间政府认为此塔是日机轰炸南宁的“航标”,就把它炸掉了。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重新修建。它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塔有九层,高60米,塔基直径为12米,有207级旋梯,是广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顶,可眺望方圆5~10千米的风光,南宁城的景色更是一览无余。

桂林日月双塔

日月双塔位于广西桂林市的杉湖中。日塔为铜塔,在湖中心,共9层,高41米。月塔为琉璃塔,共7层,高35米。两塔之间连接着一条10米长的湖底隧道。日塔的塔什、瓦面、翘角、门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等所有构件全部由铜质壁画装饰,整座铜塔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在双塔四周、内墙以及门窗等地方,都绘有五彩缤纷的图案,颜色主要有黄、绿、白、蓝、黑等颜色,种类主要有各种花草植物和“瑶王印”等图案,这些壁画主要反映了桂北文化,体现了少数民族追求精美生活的文化特征。

第六章 华南地区古塔 - 图3桂林双塔

湖底隧道实际上就是一座水下公园。透过拱形玻璃,可见看见头顶和两侧的鲢鱼、鲤鱼、花斑鱼等在湖底悠闲自得地游动。从日塔底部乘坐电梯,可以直接到达塔的最高层。从塔顶俯瞰,桂林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一览无遗。

知识链接

导航塔

在一些江河岸边、海湾港埠以及长桥古渡等地方,常常可以看到有宝塔高高耸立。这些塔建造的时候,原本大多是出于迷信思想,作为镇鬼压邪之物。这似乎与“佛”有着些许瓜葛,但实际上,它们在人们心理上只起到稳定情绪、保证安全的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古塔的高标挺立性,它又往往成为指示津梁、标明大道的指示物。在平川旷野之中,高塔可以远远地被发现,循塔找桥寻路,避免绕弯多走。塔的这种妙用恐怕是造塔者所始料未及的。

高塔的导航作用尤其重要。江河转折、急流险滩处,往往是驾船者望而生畏之地;而茫茫夜空中,疲惫的航行者更需要一盏明灯指示港湾码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上,早就有“海船夜泊者,以灯塔为指南”的记载;文学作品中,更有塔上“点燃八百灯笼火,指引千帆夜竟航”的诗句。可见塔的导航作用,很早即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以导航引渡而著名的古塔,在我国举不胜举。如杭州的六和塔,福建泉州的姑嫂塔、六胜塔,上海青浦的福田寺塔以及安徽安庆的迎江寺塔等。

第二节 广东古塔

惠州文笔塔

文笔塔始建于清初,呈正八边形,为楼阁式五层砖塔,高20.29米,基座边长2.5米,从塔内不能登临到塔顶。塔身的八个壁面上,第二层开方形明窗作为点缀,第三层南、北两面辟有圭形门,四、五层则仅在南面辟门。塔刹的建筑颇有特色,主要由刹座、覆钵、宝盖、宝珠四部分组成,比例协调、装饰性突出。塔身底层较高,达3.05米,以上各层次逐级递减,面积也层层缩小。

第六章 华南地区古塔 - 图4常州文笔塔

合江楼旁筑塔以励志起名“文笔塔”,寓意该县希望借此塔保佑当地读书人能够功成名就,青云直上。基于这种寓意,塔下的东城基还有“青云路”之称。经历过400年历史的文笔塔,上下曾长满荒草,如今已修复平整。

在通往文笔塔的“青云路”上,街道两旁随时可散见一些“红砂岩”,这有可能是合江楼毁坏之后而残留下来的,如今都被当做寻常百姓家门前的阶石。文笔塔背后,原是惠州太守府东堂庭院,苏东坡就曾在那里品尝到荔枝名品“陈家紫”,并且写下了两首关于荔枝的诗,其中之一就有广为传诵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潮州凤凰塔

凤凰塔位于广东潮州古城外东南约2千米处的韩江之滨,因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望而得其名。凤凰塔右的韩江支流北溪在旱季时溪水常常干涸,当地取名“涸溪”,故此塔又有“涸溪塔”之称。

第六章 华南地区古塔 - 图5凤凰塔

凤凰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予以重修。塔高45.8米,基围46.6米,墙厚两米多,七层八面,通体石砖结构,工程浩大。塔的第一、二层为石砌,第三层以上为砖砌,塔身中空,夹壁中有螺旋形台阶可以登至塔顶。凭栏眺望,潮州古城景色皆映入眼帘。此塔塔尖有3米高的铁葫芦,重达两万多斤。塔基须弥座有龙、凤、鹤、马、羊等各种祥禽瑞兽和精美的花卉等雕刻。塔座的几个角还刻有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力士像。塔门西北向,两边有明万历年间潮州知府郭子章所写的对联:“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蟋赤海镇三阳。”凤凰塔位于韩江东岸,正当江水分流要冲,地势险要。近400年来,虽然经历了台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仍然巍然耸立。1962年7月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州宝光塔

第六章 华南地区古塔 - 图6宝光塔

宝光塔位于广东省高州市区西南部的鉴江河畔,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该塔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高65.8米,底层边长5.72米。塔身全部用青砖砌筑。塔基为须弥座,束腰部分各面均有三幅花岗岩浮雕图案镶嵌其中,每幅浮雕长1.45米,高0.55米。浮雕内容也丰富多彩,如吉祥富贵、双凤朝阳、鹏程万里、鱼跃龙门,还有独具特色的高州香蕉图等。两幅浮雕之间以一块竹节形石浮雕相隔。竹节浮雕高0.55米,宽0.28米。基座每角镶嵌一尊托塔力士浮雕,高0.55米,宽0.38米。托塔力士双手高擎塔身,给人以安全稳重之感。

宝光塔塔门是用砖雕图案进行装饰的,门额上方用砖雕阴文横书塔名“宝光塔”。塔名右上方有两行竖书阴文款,分别为“分守岭西道政朱东光”和“参政徐大任”。塔名左下方有阴文竖书落款“万历丙子仲春建”。

塔内建有螺旋形砖级,为壁内折上式,沿着阶梯可以逐层攀登,直到塔顶。每层设四面真门、四面假门,并两两相对。塔内通明透亮。过去在塔内的每层皆立有数尊佛像,其中底层是护塔大佛像,造型高大威严;其余各层是小佛像,形态各异。再加上塔下同时兴建的发祥寺中也有众多的大小佛像,这就形成了浓郁的宗教气氛。因此群众又把宝光塔叫做“佛塔”。

在宝光塔两侧约200米处,保存有当年建塔时的民工住宅遗址——周家宅。周家宅为两进的民居建筑,通体砖木结构,小巧玲珑。民居正厅内还保存有完整的图案花饰。由于此屋建造坚固,故一直保存至今,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代民居建筑。

据《高州府志》记载,建造宝光塔,共耗费白金13余万两。这些建塔资金分摊到府属六个县衙负担,同时发动乡民捐献,其中县中邑人李铠捐资8万两。

由于此塔建在鉴江边沿,塔基为浮沙所堆,每年都要饱受数次洪水的侵蚀,还要遭受无数次雷电的袭击,因此塔身安全被严重威胁。清代咸丰九年(1859年)曾有过修整,为其加固塔基,培植护堤水草,以求减缓水力冲击,对塔的稳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64年秋,高州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加固塔内阶梯。1993年春,高州市人民政府在广东省文管会的支持下,又拨出20多万元,对宝光塔进行全面维修。这次维修的主要项目有:修筑防洪堤、加固塔基、修补塔身、重铸塔刹、安装避雷针,这一系列措施旨在消除自然破坏隐患,保护塔身及游人安全。与此同时,还增设了与宝光塔有关的配套设施,比如开辟宝光公园,使广大游人在参观文化古迹的同时,还能扩展视野,增加美的享受。古往今来,众多登塔游人,在攀登此塔时诗兴大发,曾留下了大量诗篇来予以赞美。如明代知县张晓所作的《秋日登宝光塔诗》,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曰:“浮图九级俯江流,乘兴抠衣豁倦眸。万里雄风吹短袖,四山疏雨澹高秋。星辰半自晴空落,云气低联远岫浮。回首尘寰烟树隔,犹疑飞鸟傍云游。”

宝光塔是广东省最高的楼阁式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链接

金刚宝座塔

什么叫金刚宝座塔?佛成正觉时的座处,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古印度摩羯陀国佛陀伽耶菩提树下,上至金轮,下至地面,一大石刻平顶的圆板,这即是佛的金刚座。佛书中的《俱舍论》、《智度论》、《西域记》均有论述。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佛成正果时的坐处。按佛教的意思,这地方永不陷毁,所以名金刚,也是佛的道场。在这地方建塔,叫金刚塔,建台叫金刚台,或叫金刚座、金刚宝座塔。

第三节 海南古塔

琼山涅塔

涅槃塔又称“儒符石塔”,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石山镇西北约1公里的儒符村。涅槃塔建于宋代末年,是一座历时800多年的佛教名塔,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涅槃塔古老朴实,巍峨雄伟。塔通体石块结构,高2.6米,竖置在高10余米、宽7.6米、长7.68米的高大台基上。塔分5层,由23层石头筑成,呈四角形。第一层内龛供奉一尊石雕像,檐角飞起,基座为金字形。塔顶建有一亭,亭内陈设着菩萨和武将神像,置覆钵和火焰盘轮竿。塔基背面设台阶25级,拾级而上,可登上台基顶面。塔的台基全由方块石垒叠而成,和金钢塔式“宝座”极有相似之处。塔的造型特殊,艺术精湛,别具一格,在琼崖独一无二,为全国罕见。

第六章 华南地区古塔 - 图7涅槃塔造型

涅槃是佛教用语,它有双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幻想的超脱生死境界,一种含义是指释迦牟尼之死,后用于代称佛僧的死。以涅槃塔命名,可能是取“涅槃”的第一种含义。涅槃塔的来历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说宋代末年,石山地区有一民女符氏姑娘靠卖草鞋来积蓄银两,其编织的草鞋闻名遐迩,心灵手巧,手艺超群。她信佛敬佛,用一生的积蓄来建造此塔,当地人把它叫做“草鞋塔”。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宋高宗绍兴年间副相李光和卖国求荣的秦桧进行坚决的斗争。可是朝廷却腐败无能,奸臣当道。秦桧和杨顾等人上下勾结,诬陷李光,将其流放海南。他辞世后,当地人民便建造此塔来纪念他。

文昌斗柄塔

斗柄塔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的七星岭,此地林密草茂,动植物资源丰富。斗柄塔矗立于七星岭主峰上犹如七星生柄,故得名“斗柄塔”。塔建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修。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层层收缩递减,砖道以线砖与梭角子砖叠涩出檐,每层有拱门,内设螺旋式阶梯104级,拾级可登塔顶。塔高约20米,塔顶葫芦已废。现仅存覆盆,塔基围44.8米,塔身厚3.55米。塔门向西,门额石匾刻有“斗柄塔”三个字。上款刻“明天启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光绪十三年孟冬月重修”。斗柄塔对望琼州海峡,过去的商民船只在经过此峡时,因无航标,常有失踪、遇险的事情发生,被认为是妖怪作祟。明代礼部尚书王宏诲致仕后,以航标和镇妖为目的,邀众并奏请朝廷拨款建塔。

第六章 华南地区古塔 - 图8斗柄塔

此塔造型端庄稳重,雍容大方,居高挺拔,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始建至今已370多年,历经沧桑,顶风沐雨,经受无数次强台风及雷电的袭击,依然巍然屹立。该塔不仅是海上航运和渔船作业的特殊航标,还是研究海南古塔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

知识链接

无缝塔

我国塔中有一种塔,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更无人有过系统的分析、研究以及写出专著等。即使有人偶尔提及,但对其名称叫法也各有不同,当然更谈不上系统论证了。

这种塔的形象,是在其基座上安放一个圆形塔,塔体无缝,其构造可以说是简单之极。

这类塔的特点,主要是没有塔刹,也没有塔脖,全塔突出窣堵坡;其圆型球体虽与喇嘛塔的塔体相似,但却不能认为是喇嘛塔。

这种塔尚无确切记载始建于何时,现还没有发现过北魏时代的实物,只发现唐代建造的大姚白塔,乃是一座最早最大的“中国窣堵坡式塔”。它明显地在一座高大基座上,安放有一个大圆型球体。至今保存得非常完整的大姚白塔位于云南大姚县城西门外文金峰山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