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华中地区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地处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与华南之间,具有全国东西、南北四境过渡的要冲和水陆交通枢纽的优势,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中州河南,中华古文明的摇篮,七大古都它拥有其三,所以古塔自然不在少数。

第一节 河南古塔

中州河南,中华古文明的摇篮,七大古都它拥有其三。这里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塔——登封嵩岳寺塔,有中国最大的群塔——少林寺塔林,有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琉璃塔——开封繁塔,有中国历史上声名最为显赫的洛阳永宁寺塔的遗址……

登封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6千米处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嵩岳寺原名“闲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离宫,后改建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间(508-520年),至少已有1450多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为单层密檐式砖塔,是此类砖塔的鼻祖。呈十二边形,也是全国古塔中的一个孤例。砖塔的构成分为四部分: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高约40米。

基台随塔身砌为十二边形,台高0.85米,宽1.6米。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南道,与基台同高。

基台以上为塔身,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使其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素壁,各边长2.81米,四向有门。上段是全塔装饰中所占比例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位。东、西、南、北四面与腰檐以下通为券门,门额做双伏双券尖拱形,拱尖饰三个莲瓣,券角饰有对称的外券旋纹;拱尖左右的壁面上各嵌入石铭一方。十二转角处,各砌出半隐半露的倚柱,外露部分呈六角形。柱头以火焰宝珠和覆莲装饰,柱下砌出平台及覆盆式柱础。除壁门的四面外,其余八面倚柱之间各造佛龛一个。呈单层方塔状,略突出于塔壁之外。龛身正面上部嵌石一块。龛有券门,龛室内平面呈长方形。龛内外皆有彩画痕迹。龛下部有基座,正面两个并列的壶门内各雕有一蹲狮,全塔共雕有16个狮子,姿态不一,有立有卧,正侧各异,身姿雄健。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1嵩岳寺塔

塔身之上是十五层叠涩檐,每两檐间相距很近,故称“密檐”。檐间砌矮壁,其上砌出拱形门与棂窗,除了几个小门是真的之外,绝大多数是雕饰的假门和假窗。

密檐之上,即为塔刹,自上向下由宝珠、七重和轮、宝装莲花式覆钵等组成,高约3.5米。全塔外壁皆涂以白灰。塔室内中空,可凭借四面券门进入。塔室上层以叠涩内檐分为十层,最下一层内壁仍为十二边形,二层以上,则通改为八角形。这种富于创造与变化的做法,表现出我国人民高度的建筑才能。

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多边形砖塔,它屹立在太室山之阳,以绿树红墙相衬,巍峨雄伟,十分壮丽。

开封铁塔

在我国河南省开封市内东北角,有一座俊秀挺拔的高塔,它就是驰名中外的佑国寺铁塔。其实,铁塔并非是铁铸的,而是因为塔身镶嵌的琉璃砖为深褐色,酷似铁色而俗称“铁塔”。铁塔创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初名“灵盛塔”,又名“上方寺塔”。明代重修寺院后,始名“佑国寺塔”。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2开封铁塔

铁塔的前身,是佑国寺院内的一座八角十三层木塔。据传为宋初巨匠喻皓所建。他曾通过模型来推敲这项设计,并请当时著名建筑家郭忠恕参与意见。可惜这座从设计到建成历时8年的汴城高塔,在它建成55年后,毁于雷火。5年后,又由皇帝下诏重建,改木塔为琉璃塔。这就是人们今天所见到的铁塔。它的平面形式、层数与木塔完全一样。铁塔现高54.66米,比文献中记载的木塔高度要矮去1/2还多。

铁塔的外观完全是仿木构塔的形式。它的各种不同尺寸的柱、椽、额枋和不同组合的斗拱、平座,只用了28种砖型。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高度成就的体现。琉璃砖上的花饰图案,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有人统计全塔上下不同形式的图案有50种之多,其中有飞天、狮子和花卉等。

开封铁塔,无论在技术还是艺术上,都不愧为我国古代高层砖石建筑的光辉杰作。

知识链接

开封铁塔的传说

传说铁塔下原为大海眼,每年夏季则出水汹涌,方圆数十里顿成汪洋,百姓决定建塔镇住海眼。有个木匠老头分工劈柴,他把十三个树根堆起来,雕成一座八角十三层的小木塔后,悄然离去。这时大家才知道他是鲁班祖师,便照木塔的样子开始造铁塔。塔太高了,造了一半,架子搭不上去了。这时,又发现鲁班留下的小木塔的第一层是被土围起来的,大受启发,认为是鲁班在暗示大家用土围墙,于是他们便一层一层往上修塔,随即竣工。

洛阳白马寺齐云塔

齐云塔,又有“释迦舍利塔”之称,为中国第一古塔。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据《释源大白马寺齐云塔灵异记》记载,公元六十九年二月初八,汉明帝刘庄驾临白马寺,会见腾、兰两位印度高僧。当时摄摩腾问:“寺之东南是何馆室?”帝曰:“很早以前,那里忽然涌起一个土埠,高丈余,人们把它铲平,接而复出。其上时放光明,百姓皆以为奇,故称‘圣冢’,自周代以来,经常祭祀,祈求灵验,然情由未知。”摄摩腾道:“《全藏》有云:‘如来灭度百年之后,有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于天下,共有八万四千处’,东土中国有十九处,陛下所言‘圣冢’,即十九处中之一处。”由此,帝便下诏,于“圣冢”之上,依两位高僧所传印度佛塔样式,建佛塔九层,高166余米,岌若岳峙,号曰“齐云”。

齐云塔初建时为木塔,后毁于雷火。现存的齐云塔,高35米,共13层,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重修,故又称“金方塔”,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齐云塔另有一奇,当你站在齐云塔南面大约20米处用力击掌时,便可听到从塔身处发出“哇哇”的叫声,这和青蛙的叫声十分相似。其实这与齐云塔独特的造型有关,是采用一种声学的物理现象,因塔面上凸凹不平,故使回声不齐所致。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3齐云塔

齐云塔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40余亩。自1989年以来,在市宗教局领导下,白马寺已故方丈海法法师集资百万,修建齐云塔,建有山门、碑廊以及禅堂、教室、观堂、僧房等三十余间,成为河南第一座比丘尼道场。现有尼众三十余人在此修学佛法。

洛阳文峰塔

古塔这一建筑形式源于印度,是佛教文化兴盛的产物。在近2000年的漫长岁月里,佛塔的建筑形式引发了古人的丰富想象力,一座座与佛教思想文化毫不相关的古塔也拔地而起,文峰塔就是其中之一。

文峰塔位于今洛阳市老城东南隅东和巷东端。于宋代初建,明末时期于战火中损毁,在清初时重建。明、清时附近还有一湖泊和一庙宇(现已废毁),塔、湖、庙交相辉映,形成了当时河南府城内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洛阳文峰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为四方形,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每边长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塔身9层,通体用青砖砌成,从第1层至第9层逐层收缩,顶层每边长3米。1层至8层向北各开一弧形拱门,可向外望,门上皆有题额;第9层则四面各开一弧形拱门。塔刹已被毁。一层拱门两侧原有一副对联,如今只有其中半副字迹可辨:楼九尽云通天尺。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4洛阳文峰塔

文峰塔融合了唐、宋以来各种砖塔结构形式上的优点。塔身外壁用砖砌筑,塔的中央又砌筑了一个砖塔心。每层之间建有木质楼板和木质楼梯,可盘旋而上,楼板和木梯后来均毁于战火。在塔内第一层内供有文昌塑像,文昌又称“文昌帝君”、“文曲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旧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第二层内供有魁星塑像,魁星即“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有“魁星点状元”之说。这就是文峰塔名称的由来。古人建造此塔有祈福赐恩、益国安民、文化繁荣、人才辈出之意。

文峰塔是洛阳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时人们登临塔顶,除有“危楼高百尺,上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慨叹外,更多的是为俯瞰河洛大地的壮丽景色。为更好地保护古塔,如今塔门已被封闭。

睢县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位于“中原水城”睢县,是一座千年古塔。该塔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远远望去,圣寿寺塔虽历经风雨的侵蚀,但它依旧高昂挺拔,巍然屹立,迎送着每一位来访者。

圣寿寺塔位于睢县西南22.5千米的后台乡阎庄村的宋代圣寿寺遗址上。该塔古色古香,为六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22米。除第一层檐置斗拱外,其余各层皆为叠涩塔檐。第1层塔身南面辟半圆拱门,入门处为六角形塔心室。第2层以上为实心。第6层、第8层南面有圭形门。塔身外壁一层至四层嵌有数量不等的砌砖雕佛像。塔顶是由覆钵、宝珠、宝瓶组成的塔刹。除了塔以外,圣寿寺周边的环境也与其相得益彰,其遗址上松柏叠翠、古树参天,周边桃红柳绿,四季景色宜人。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5圣寿寺塔

关于圣寿寺和圣寿寺塔,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段古老的传说:大宋时期阎庄村来了一位法号为慧普的和尚,他慈眉善目并且精通医术,他热心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很受百姓的敬重。大约过了两年,村里忽然来了一队兵马,说是奉旨来请慧普和尚回开封的一座大寺院任住持。原来慧普和尚曾对皇上有恩,但是当地百姓极力挽留,而普惠和尚也不愿意回到京城。最后皇上无奈,便下诏在阎庄村扩建寺院,取名“圣寿寺”,又在此建起一座高塔,取名“圣寿寺塔”。令人称奇的是,圣寿寺塔外嵌砌有佛像砖,其中的260尊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无一雷同,极具历史价值。圣寿寺塔是商丘市保存完好且是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由于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1963年,圣寿寺塔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大提高了睢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并成为该县文化旅游业的亮丽景观。

开封繁塔

繁塔位于开封城外东南1.5千米的繁台,在河南开封的大街小巷,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铁塔高,铁塔高,铁塔不及繁塔腰。”从这句话中可以想象到繁塔的雄伟。繁塔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塔建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因为此塔高大雄伟,再加上繁台宽阔,所以每逢春季,人们就会到此春游赏花,烧香拜佛,饮酒赋诗。在繁台上形成一派桃李争春、百花吐艳、绿树繁茂、殿宇峥嵘的景象,成为汴京八景之一的“繁台春色”。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6开封繁塔

繁塔原为9层,由于人为原因,被封建当权者拦腰截拆铲掉,最后只剩下3层。直到清朝初期,人们才在3层繁塔上增修了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7级实心小塔,形成了7座小塔依偎在3座大塔怀里的奇特造型,并一直留存到现在。繁塔下部3层高约25米,是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式佛塔,最底一层每面宽13.1米,从下往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3层呈平顶。平顶上的七级小塔高约6.5米,大概为下部一层的高度。大小塔总高31.67米。繁塔以佛像瓷砖镶嵌其内外壁。塔表面都是用33.3厘米见方的石砖砌成的,为凹圆形佛龛,龛中有佛像凸起,其佛像表情极其细腻,形象生动逼真,佛像的姿态、衣着也是各具特色。如端坐在单莲座或束腰莲座中的佛像,手执各种法器的佛像,骑着青狮的文殊菩萨,骑着白象的普贤菩萨,还有生着六臂或十二臂的观音菩萨等。塔基南北都设有拱门,能提供出入,但互不相通。若从南门入观,有木梯可上至3层;若从北门入观,沿踏道也可上至3层。如果想要从第3层登上大塔平台,则需要出洞门,由外壁踏道盘旋而上,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的说法。繁塔内各层镶嵌有200余方各类碑刻,碑刻大多以宋代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宋代书法家赵仁安所写的“三经”了。“三经”分别存于塔内上下两层。南门内第1层东西两壁镶嵌有6方刻经。东壁为《金刚经》,西壁为《十善业道经要略》。第3层南洞内东西两壁镶嵌着《圆觉经》。以上的经书雕刻皆为楷书,有欧、柳书法之长。“三经”刻石四周均有莲瓣开花纹图案予以雕饰,其雕技精妙。塔内琳琅满目的宋代石刻题记,不仅为研究繁塔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研究佛学和书法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链接

三门峡宝轮寺塔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西部陕州风景区,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最初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予以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现今寺庙已经损毁,只有塔还尚存。此塔塔门朝南,平面呈正方形,为十三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塔高26.5米,塔围21.6米,用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的正面刻有塔铭“三圣舍利宝塔”,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以抛物线的形式出现,用菱角牙子砖和叠涩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翼角下有风铎,风吹铃动,叮当作响。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临远眺,一览“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景。

如果游人站在塔的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便会听到“呱呱呱”类似蛤蟆的叫声。若叩石或击掌越响、越快,这种蛤蟆的叫声也就越逼真、响亮,所以当地人民也把这座塔叫做“蛤蟆塔”。其实塔内蛙鸣之声是物理中的回声原理。该塔同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同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法王寺塔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7法王寺塔

法王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今登封市)北嵩山玉柱峰下的半山腰,隐约于松林之间,为方形密檐塔,有“嵩山第一胜地”之称。寺院始建于汉永平十四年(71年),仅比洛阳白马寺晚建三年,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法王寺包括两部分:寺院、塔院。寺院有两进塔院,建筑都是明、清的遗物。山门为三间单檐山顶建筑,据明嘉靖十年(1531年)《重修法王寺记》中得知这是一座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的建筑,是寺内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进入山门便见到在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建的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大殿之后更有地藏殿。

寺院之北的山坡上即为塔院,院内有15层密檐方塔以及3座单层小方墓塔。密檐塔高约40余米,塔身砌成平直壁画,塔檐以砖叠涩层层挑出,挑檐之外的轮廓又层层收敛,到了以上几层就急向内收,最上一层以短短的塔刹封顶。整个塔的造型挺拔秀美,为现存密檐方塔中的上品。塔下部辟有半圆券门,上部各层塔檐之间也都开有半圆券窗。门与窗两者既有尺度上的对比效果,又给塔增添了异常生动的形象。

关于塔的建造年代,从形制上来看应为盛唐时期的遗物。另外三座墓塔傍依此塔的东北面,也属唐塔之类。

安阳文峰塔

文峰塔,又有“天宁寺塔”之称,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虽然历经炮火,至今依然屹立,巍峨壮观。因其上大下小的独特造型,而被安阳人津津乐道,常作为向外地人“炫耀”的谈资。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8安阳文峰塔

文峰塔高38.65米,周长40米,壁厚2.5米,五层八面。七层莲花座下依平台,上承塔身。塔顶为高10米的塔刹,宽敞的塔顶平台可容纳200余人。这种平台、莲座、辽式塔身、藏式塔刹的形制,世所罕见。再加上塔身下部8根盘龙柱之间的浮雕,大多都是极其精美的佛教故事,因此在历代名人贤士登临此塔后,都毫不吝啬其溢美之词。塔西有湖,湖之间有座桥连通。登临其塔来观湖,似见虹卧碧水;而当在桥上望塔时,又影如梦笔生花。若在文峰立交桥上向东眺望,仿佛有佛光普照、紫气东来。

文峰塔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为国内外所罕见。

文峰塔的构造呈平面八角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券门,每层周围有小圆窗。塔坐落在一个高达两米的砖砌台基上。塔身底层的四个正面有雕塑精致的圆券门,门顶用砖雕刻着双龙戏珠。塔通体砖木结构,以砖砌为主,塔的最下层塔身较高,立于莲花座之上。塔的八面壁上分别有直棂窗、园券门和佛教故事砖雕等装饰,其刻工细致,形象逼真,造型生动。

唐河泗洲塔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9泗州塔

泗洲塔,又有“泗水塔”之称,位于河南省唐河县城东南隅菩提寺旧址内。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高47.33米。底层坐落在台基上,南面辟一拱形门,2层到10层的每一层都辟有一门。其转角处有风铎,檐下为平座,塔内有塔心柱,柱的周围筑有88道盘旋石阶踏道,人们沿第一层踏道可登临塔顶。每层内外壁都有一两处碑刻或壁龛,龛内雕刻佛像。塔顶为八角攒尖式。

泗州塔的平面呈八角形,为11级楼阁式砖塔,高51米,塔基边长7.6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面阔逐层收敛,使塔略呈抛物线形,内有上行梯道,除第6级外第2级至第9级各辟有1至3个门,沿阶梯盘旋向上可登临眺望。

根据《走遍南阳》记载,泗州塔在明洪武十年(1377年)重建后又经多次修葺。因为保存比较完好,泗洲塔更显其雄伟庄严。1997年又有青烟从塔上浮出而成为远近奇观。泗州塔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城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位于河南省商丘永城市东关崇法寺内。“宝塔盘云”一直为永城八景之一。崇法寺于唐代修建,而塔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如今寺庙已经损毁,仅存5层砖塔,其高34.6米,为楼阁式八角形,塔底座边长3米。1层至4层嵌有深绿色琉璃雕砖,构图为一尊佛像、三座菩萨。在1938年原塔遭日军炮击,1985年对其有过重修。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10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塔体为椎柱形,每层檐下均有仰莲相托。仰望塔身,仿佛九朵莲花开放。塔的每层均有东南西北四门。八角皆有石龙头,龙头系有铁铃,随风而铿锵齐鸣,悦耳动听。

塔底层有地宫。内有棺床、石匣。塔底北门有青石走道沿至塔顶。内壁镶有651块深绿色琉璃佛像砖,构图为一尊佛像、两座菩萨。崇法寺塔是我国古代砖塔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2006年5月25日,崇法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知识链接

洛阳永宁寺木塔

该塔是中国古塔史上最为显赫的一座楼阁式木塔,北魏的著作《洛阳伽蓝记》详细地记叙了这座木塔。它是北魏最高大的宏伟建筑,塔高9层,呈正方形,每面9间,计有三门六窗,漆成朱红色,门扉上有金环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及五行金钉,整座塔共有金钉5400枚。塔顶的刹上洧金宝瓶,宝瓶下置金盘11重。塔的高度记载由于历代的尺度不同,众说不一,有说90丈的,有说40余丈的。“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则足见塔的高度是首屈一指的,可惜楼阁式木塔已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焚毁于火。但从遗留下来的石窟内的塔心柱和各种浮雕壁面上,可以设想出这座塔当年的宏伟气势和风采。

永宁寺塔基在洛阳市东15千米,地处汉魏洛阳故城内。为正方形土台,各长50米,台高3.6米。土台上残存一部分塔基,上层用土坯垒砌,呈正方形,边长10米,残高2.2米。下层四周堆积被火烧焦的土坯、砖、残佛像头等。底部残存有方形柱穴,系土坯筑成,约0.5米见方,柱穴内尚有木柱残迹。

主持建造这座令后代人神思遐想的中国第一高塔的是北魏的胡太后。胡太后是魏孝明帝的生母。北魏开国皇帝为防止妇人参政,外戚乱权,立下“每立太子,先杀其母”的残忍制度。而胡太后生下太子后不仅没有被杀死,还晋升为嫔,继而又为太后,这足以证明她是一个绝顶聪明又擅耍权术的人,能挥动大手笔,建造这么一座中国第一高塔也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节 湖北与湖南古塔

湖北武汉黄鹤楼圣象宝塔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11圣象宝塔

圣象宝塔由元代至元三年(1343年)威顺王宽彻普化的世子所建,是用来供奉舍利和安放佛教法物的一座大型菩提佛塔,分为地、水、火、风、空五轮,所以又有“五轮塔”之称。塔原在武汉市蛇山西端的黄鹤楼前,虽然不算高大,但长江来往船只远远就能望见它。又因它形似灯笼所以曾被误称为“孔明灯”。1955年修武汉长江大桥时,圣象宝塔被迁移到蛇山上。

圣象宝塔是典型的元代覆钵式塔,总高9.36米。塔基部分用石砌成,塔室则是砖石混用砌成。塔由三部分组成:塔座、塔身、塔刹。塔座是须弥座,呈十字折角形,四周分别装饰有云神、水兽、莲瓣、金刚杵、梵文等精巧的雕刻。塔身为素洁的覆钵体。塔刹的基座也为须弥座形,刹身相轮十三层,上刻莲瓣承托石刻宝盖,下刻“八宝”花纹。刹顶为铁制宝瓶。

塔室内为中空式,全部密封,没有地宫。塔心内有一个石幢,高1.03米,下为圆座,幢身呈八角形,顶刻各种莲花装饰,雕刻精巧。塔室内还发现一个铜瓶,瓶底刻有十六字“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戌九月乙卯谨志”。

湖南桂阳东塔

东塔,又有“鹿峰塔”、“德星塔”之称,位于湖南省桂阳县鹿峰山顶。宋治平年间,进士孙颀为桂阳监使时始建,之后有过拆除。明嘉靖十年(1531年)予以复建,万历元年(1573年)竣工。塔通体砖石结构,七级八面,高30.18米,第一层直径有11米多,塔身中空,有阶梯可绕行到顶层之上。每层每面皆有券门或假券门,每层之间飞出短檐,转角处嵌有石枋,就像檐的翘角,每一翘角上都吊有一铜钟,微风吹拂,钟摇铃响,叮当悦耳;塔顶有铸铁相轮及宝瓶。在湖南省明代砖塔中,东塔别具一格。

第五章 华中地区古塔 - 图12东塔

东塔现为湖南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并与鹿峰寺、鹿峰晚照、拙翁岩、欧阳海塑像等景点合为东塔公园。

知识链接

东塔的传说

关于东塔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宝山脚下住着一个叫周郎的穷苦青年,常年以在舂陵水中捕鱼为生。某一天,南海龙王的三女儿龙梅到舂陵水游玩,见周郎生得俊秀,便化作在河边寻猪草的村姑,天天给周郎提鱼篓,一同游玩。他们日久生情,龙女便出一上联要周郎对下联,以试探周郎的才华,其上联是:“峰上栽枫,风卷枫动峰不动。”周郎思索一会答道:“洲面泊舟,洲撑舟移洲不移。”龙梅爱怜周郎才貌,就许以终身。此事被巡河夜叉得知后报告龙王。龙王大怒,派兵捉拿龙梅问罪,又在舂陵水里兴风作浪,发大水淹没沿岸庄田。龙梅见百姓及周郎受苦,便拔碧玉钗掷入河中,顷刻间出现一座大山挡住洪水,玉钗又变为擎天柱耸立山上,周郎把船漂到山边拴在柱上,百姓与周郎才得保平安。后人为了怀念龙梅,便在山上修建一座宝塔以作纪念,此山就命名为“鹿峰”,又是在城东,故又叫做“鹿峰塔”或“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