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关于文化的发明创造不胜枚举,科举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科举,就是按科目选举人才之意。

科举制度,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政治人事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是在汉魏以来察举制度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础上突出以文取人的全新的选官制度。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这种科举制度起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存在时间长达1300年。

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科举”为泱泱华夏贡献了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在加强国家的中央集权方面、完善地方的行政管理方面、调动知识阶层的积极性方面等,都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西方许多著名人物如马可·波罗、利玛窦等,都称赞我国“科举”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9世纪,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走出国门,成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始祖。这是华夏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之一。

不能否认的是,即使是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不能进行合理的改革,不能与时俱进,最后也只能是衰亡。

1300年的科举制度历史之长、影响之大,是众所周知的。它对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及发展产生的作用都是大有裨益的。选士任官大权由朝廷掌握,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科举制向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士人开放了入仕的门槛,有效地团结了广大知识分子,加强了统治基础;使官员队伍可以有效地补充新生力量,为国家的运转增添了生机活力;规范了广大士人学习和修养的内容,十分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从宋元以后,我国的科举制度逐渐传入越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在较长时间内都被其仿照推行。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科举制是唯一被西方学习的中国制度。

本书文字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从萌芽、完善、发展、鼎盛、衰落到灭亡的全过程。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体。